庇古效应名词解释(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庇古出生于1877年,英国著名古典经济学家,剑桥学派主要代表之一,被誉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庇古效应名词解释-1

庇古效应是庇古于1930年提出,所描绘的是消费、金融资产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当价格水平上升时,由于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减少,会促使人们减少消费,从而造成社会总支出的减少。在个人名义收入也同时上升的情况下,即货币幻觉情况,由于物价水平变动对所拥有的资产具有实际的抑制效应,此时一部分人也会选择减少消费。

这种由于价格水平上升而导致消费减少的效应就是“庇古效应”。

庇古效应又名“实际货币余额效应”,这是因为当价格水平上升的同时,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实际的货币余额是减少的。而且经济学中最初的“财富效应”也是指“庇古效应”。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sw2013#qq.com(#换成@)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 1月 1日 21:03:19
下一篇 2024年 1月 1日 21:06:2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