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导,手机中的战斗机!”这句广告词很多人都听过,脑海里也会下意识浮现出李玟代言的那个广告画面。
曾几何时,波导手机可谓是第一代国产手机的翘楚,广告布及大街小巷,一度成为功能机时代的宠儿:
它曾在2003年销量突破1000万部,超过摩托罗拉、诺基亚,成为当时手机市场的冠军,也曾保持连续七年国产手机销量第一、连续三年出口第一、全球销量累计近6000万台的记录,同时也是第一家跻身全球前10名的国产手机品牌。
然而十多年过去,智能机的浪潮无情地将其拍在冰冷的沙滩上,波导手机和摩托罗拉、诺基亚逐渐被市场淘汰。
如今的波导手机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市场份额萎缩到不足1%沦为三线小品牌……
那么,曾经的国产手机龙头,今却“坠落”至无人问津,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壹
2007年春晚,宋丹丹那句源自“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的经典台词,成为波导手机最后的热闹与辉煌。
同样在这一年,美国旧金山的莫斯康展览中心,乔布斯向现场观众展示第一款iPhone;而国内,手机牌照制度正式取消,“山寨机”更加疯狂地冲击着摇摇欲坠的国产手机市场。
这两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却深刻影响了中国手机产业的发展,间接导致并加速了第一代国产手机走向没落。
如今,曾经的第一代国产手机最强者——波导早已“泯然众人”,几乎已经在中国市场销声匿迹。
那么,风光无限的波导手机为何会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这一切又有什么故事呢?
回溯过去,在中国移动通讯领域,波导的崛起堪称一个奇迹。
波导的创始人叫徐立华,1963年出生于湖北随州一个农民家庭,年轻时候的徐立华属于知识分子与科技精英,又极具市场眼光与冒险精神。
1991年,28岁的徐立华从峨眉山下的西南交通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深圳一家传呼机企业从事研发工作。
传呼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BB机”,彼时一台售价上千元的传呼机是许多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第二年,徐立华意识到中文传呼机将成为市场主流后,便立即辞职下海,凭借一份寻呼机可行性报告,奔赴中山、深圳、成都等地寻找创业机会。
此时的中国,创业**刚被点燃,热钱已开始涌动。
从浙江省奉化市大桥镇政府那里,徐立华和蒲杰得到了资本支持。他们后来又邀来好友徐锡广和隋波, 于1992 年在宁波奉化成立波导,这是英文bird的音译,他希望这只破壳而出的小鸟啼叫声能冲破云霄,早日展翅高飞。
贰
徐立华、蒲杰、徐锡广和隋波都是刚毕业的硕士,徐立华、蒲杰、徐锡广都来自西南交通大学,隋波来自浙江大学;
奉化波导成立时,总投资 1000 万元,其中四人创业团队以技术入股,折合为 490 万元,占比 49% ,创下当时技术入股最高纪录,四人所占股份分别为:36%、18%、18%、18%。
四人中徐立华年纪最大, 29 岁,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其他三人都是 28 岁,分管财务、人事和技术。
他们的实验室是租当地农民的房子改造而成,入冬后,没有暖气的江南小镇清冷,房子四壁透风,很多员工手脚生了冻疮,但无人发出怨言。
1993年4月,徐立华团队终于研发出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寻呼机。当时寻呼机市场异常火爆,生产厂商摩托罗拉虽然扼住了技术的喉咙,却对中国市场的潜力预估不足,长期缺货。
因此,波导中文寻呼机一进入市场,便成了抢手货。仅仅这一年,波导实现产值 2100 万元,利税超过150万。
1996年,波导先后在北京、宁波、昆明、武汉和成都等地开办寻呼台。1997年公司寻呼的产销量达到32.5万台;
1998年,波导事业如日中天,全年生产销售寻呼机超过100万台,波导寻呼机销售额达到 2.2 亿元,手握国内寻呼机市场 20% 的市场份额,占有率全国第二,仅次于摩托罗拉。
此时已是1998年底了,寻呼机被手机全面取代的趋势已现,波导面临着一个转折关头。
叁
一个企业家,进入一个行业,是一个技术、一个眼光,但是,退出一个行业,也是一个眼光。
正当外界都觉得波导在传呼机领域春风得意时,徐立华的波导团队却看到了危机,由于一直紧盯日韩和港台市场,徐立华等人清楚地看到在这些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寻呼机市场正在手机压制下急剧萎缩。
徐立华敏锐意识到,虽然当时手机的价格远高于寻呼机,可手机越做越小,越做越便宜,当价格跟寻呼机价格接近时,通讯更方便的手机一定会取代寻呼机。
于是,徐立华当机立断,指挥波导开始转型研发手机。这次转型,让波导成功避开了迅速萎缩的寻呼机市场,赶上了第一批国产手机发展的热潮。
不得不说,后来波导手机的发展和壮大,无不展现出徐立华的魄力和胆大。
为了拿到贷款,徐立华引入宁波电子信息集团,借国企身份从银行贷款2亿多,建立了厂房和生产线。
1999年5月,在手机牌照申请无果的情况下,徐立华居然引入法国最大的手机生产商萨基姆的技术和生产线,一口气生产了2万多台手机。
后来经过了几年的努力,从1999年开始到2008年,波导和萨基姆公司合作,实现了中国手机的第一品牌,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百亿级企业。
近十年的时间,波导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国产手机的状元,一度占中国手机销量的50%以上,并连续七年位居国产手机品牌销量第一名。
肆
2G时代,波导手机在江湖上扬名立万时,小米董事长雷军还在忙着将金山公司送上港股,华为(荣耀)手机更没影儿。
波导首创的“自主营销渠道,服务销售终端”的手机营销模式也被国内手机厂商广泛采用。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波导的衰落呢?
波导手机在运作过程中有两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问题,一个是自我研发的问题,一个是它的盈利问题。
彼时,波导发现做手机不挣钱。所以在2008年,就做了一个决定,就是终止了和萨基姆的合作。同时转型做汽车,这个时候悲剧就来了。
其实在2008年到2010年,这个时候是智能手机孵化阶段。像苹果、小米、华为都是在这个时候慢慢布局智能手机。
然而,技术的短板并没有引起波导足够的重视,微不足道的研发投入也没有取得实际的成效,以至于产品升级不利,停留于低端层面,廉价的品牌形象也限制了其更大发展。
当国美、苏宁等渠道商介入手机分销体系时,国际一线手机品牌借此长驱直入,波导精心构筑的“护城河”顷刻瓦解。
波导手机走错了路,也就在激烈的竞争中掉下队来,公司连年亏损,在夹缝中艰难存活,市场份额迅速萎缩到不足1%。
时至今日,曾经的“国产手机第一品牌”已沦为三线小品牌,销售额相比时下品牌手机也只能以惨来形容。
当初,如果徐立华不选择做手机,而继续做BP机那必死无疑。后来,如果波导再坚持两年,继续做手机,他们可能会迎来全球的一个最伟大的行业,叫智能手机的爆发。
行百里者半九十!他们没有坚持,尽管波导当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在手机上有了原始的研发,有了基本的市场,有了市场布局的特点,也有广告特点。可惜波导错过了。
是非成败转头空!谁又能想到曾经火极一时的知名品牌就这样沦落到鲜为人知的地步。
也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商业竞争中更是如此。
苹果之所以伟大,并不在于其硬件多么完美,而是一种体验模式的更新换代。追随者要想超越领先者,必须是创新上的突破,而不是模仿上的改良。
美国战略管理专家吉姆·柯林斯说过的一句话:“一个未经历市场衰退考验的企业,不能算真正的成功企业,只有历经了市场衰退而自己却保持不败的企业,才是真正的成功企业。”显然波导没有那么幸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sw2013#qq.com(#换成@)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