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年(建安二年),当时袁绍已经吞并了河朔,控制了冀、青、并三州,如日中天。曹操在宛城被张绣打败,袁绍在写给曹操的书信中态度骄慢。
对此,曹操大怒,担忧袁绍的强大会兼并自己,想要兴师讨伐又觉得力量不敌,于是郭嘉和荀彧二人为曹操分析袁、曹双方的十胜十败(荀彧版本为“四胜四败”),同时力劝曹操应先乘袁绍进攻公孙瓒的机会消灭吕布,以免一旦与袁绍开战后,吕布与袁绍联手夹攻曹操。曹操于是做好了攻打吕布的准备。
下邳一战过后,吕布沦为了阶下囚。事已至此,吕奉先虽不甘心,但又舍不得一颗大好头颅,只能低下头向曹老板服软。按理说曹操的性格十分果决,为何此次事件他请示了刘玄德的建议?而刘玄德的一句话,为何有如此杀伤力,竟决定了吕奉先的生死,这其中,又有什么秘辛呢?
且让时间倒退回公元198年。
吕布麾下的两大名将张辽和高顺对刘备一通穷追猛打,将他赶出了根据地小沛。命运让刘备与曹操在梁国汇合,双方进行了一番亲切且友好的会晤。曹军东行的目的正是吕布,因为不久以前吕布刚刚击败了曹老板手下的大将夏侯惇。对于曹操来说,此时的吕布无疑是“腋肘之患”。
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盘踞在自己胳肢窝下的这股势力,在与袁绍对决时吕奉先必会成为大患。从时间上来看,袁绍刚刚解决了公孙瓒的势力,可以说袁军南下只是时间问题。曹军的当务之急,就是在袁军南下之前,解决掉盘踞在徐州的吕布。作为后来人的我们自然知道历史发展的进程,至此,吕奉先这位在汉末时代纵横了十几年的莽夫,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刘玄德找上曹老板后,亦自告奋勇地加入到讨伐吕布的队伍中。以当时曹操的实力来看,刘大耳手下那仨瓜俩枣不值一提,但是,刘备在徐州积累的声望却不容忽视。如果,能将其收入麾下,肯定对徐州的战后平稳大有帮助。要知道,此前曹老板曾在徐州制造了屠杀事件,想要平息民愤唯有请刘备这种德高望重的家伙摆平。就这样,各怀心思的两名枭雄走到一起,朝着吕布的老巢进军。
随后发生的战事(下邳之战)想必大家比较熟悉,所以,就省略不提了。陈宫被人捆成了粽子,“忠心耿耿”的侯成等人也临阵倒戈,吕布的心都凉透了。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吕布见自己没戏唱了,索性当了一把“俊杰”,打开城门迎接曹军入城。
值此之际,摆在曹老板面前的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如何处置吕奉先?
如果,单站在曹老板和吕奉先的立场上来看,这根本不算问题。毕竟,曹老板爱才,这是人尽皆知的。在这个世道里,还有比吕奉先更强的将才吗?吕奉先惧死,这也是有目共睹的,否则,他也不会在此前和义父董卓翻脸先下手为强了。
吕奉先与曹老板相视一笑,像走过场一样说了一番话:“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最让老板揪心的,估计就是我吕奉先了。今天我决定归顺于你,从今往后谁再让你揪心,我吕奉先就先揪他的脑袋。只要给小人一支骑兵,还愁这天下平定不了?
吕布觉得,这番话绝对能让曹操顺理成章地接纳自己。或许在这时,吕布已经考虑认曹作父,将自己改名为“曹布、曹奉先”了。起初,曹老板根本没有丝毫忧虑,在他身边打工的都是别人的员工,“唯才是举”也是他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
他虽然对吕布卑劣的人品心知肚明,又希望此人能为自己的基业立下汗马功劳。在曹老板眼里,谄媚的吕奉先就是一头被驯化的老虎,只是他有些拿捏不准这头老虎将来会不会翻脸咬人。但在刘玄德眼里,吕奉先的形象就比较纯粹了——将死之人。或许他早该死了,或许刘备还觉得他的死期来临得有些晚。
三个足以影响汉末历史发展的男人在相互观察着,他们各怀鬼胎,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出路考虑。吕奉先见曹老板一筹莫展,不知他在想些什么。为了增加自己活下来的几率,吕奉先开始求助于刘大耳:“大耳兄,还记得辕门射戟吗?你欠我一次。”
刘玄德行事一向保守低调,尤其如今寄人篱下,在曹老板手下他不敢表现得太出格。如今,吕布的求助,直接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此时的刘备,必须要表明自己的立场。
为什么会上升到立场的高度呢?
因为不论是救吕还是杀吕,都会得罪一方。活在汉末的枭雄,都有察言观色的本事,有些话一旦说出口就已能让人察觉出自己的政治动向。自己接下来要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曹操揣摩出端倪。
以吕布的情商,根本没想到向刘备求助,就像将他架在火上烤一样。原本在场三人中仅吕布一人命悬一线,如今刘备也成了秋后的蚂蚱。刘备是个聪明人,他怎会因为救吕奉先一条命而搭上了自己的命呢?与其得罪曹老板,不如得罪一个将死之人。
所以,刘备只说了一句话,给吕奉先判了死刑:“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吕布啊吕布,你的两位义父,丁原和董卓,如今他们还好吗?就是这样一句话,坚定了曹老板杀吕布而后快的决心。其实,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审量这件事,你便会发现刘备的所作所为完全在情理之中。
首先,人不同于低级动物,人是非常记仇的。予别人多大的恩惠,人家也未必记得,但一桩微不足道的小仇隙,没准人家会记一辈子。更何况,吕布给予刘备的是无尽的痛苦,和一丁点小恩小惠。
吕奉先是如何对待那些恩人的呢?
答案都写在史料中,刘备亦是一名受害者。刘备用了十年时光,付出了半生精力,这才跻身诸侯的行列,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然而,吕奉先一夜之间夺取了徐州,使刘备这么多年的苦心经营付之一炬。刘玄德事业中最艰难的时光,便是吕布所赋予的。直到下邳之战结束后,刘玄德的处境仍没有任何好转。其实,早在徐州被打下的那一天,刘备便无时不刻地想要摘吕布的脑袋,只是时机未到罢了。
其次,对未来的一切规划,都是建立在现有筹码的基础上的。关于明天,刘备画了不少大饼,但是他也明白这些大饼都需要基础。将来吕奉先会如何?他会被刘备设计除掉曹操吗?这事刘备压根都没想过。他所想到的,就是让自己的处境更安全。今天的刘备,寄居于曹操的屋檐下,如果他还有机会完成关于未来的计划,必须要获得曹操的信任。
或许,刘、吕二人之间也会上演这一经典桥段。吕奉先:“我重要吗?”刘备:“没有你,对我很重要!”其实,人生在世,总逃不出利益这个圈子。见利忘义的吕奉先,居利思义的刘玄德,他们同样活在利益圈中。天下熙熙为利而来,天下攘攘为利而往,今天我们能为了利益勾肩搭背,明天我就能为利益把刀子捅进你的后心窝,这便是乱世。古往今来,多少人批评刘大耳此举虚伪至极。
但是,孔子有云:“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哪怕是站在圣人的角度来看,刘玄德的做法也没有任何问题。吕布做梦都没想到,求生的希望竟被冷面无情的刘大耳打破。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吕布失望到了极限,所以临死之前的他变得无比愤怒。哪怕是在被勒断气之前,他肺里仅存的空气也都用在了骂街上。不论吕布骂了什么,想来从他嘴里吐出的那些脏字和他英武帅气的外表都是不搭调的。
在白门楼这一折中,笔者最喜欢的人物,就是与吕布反差最大的陈宫。曹老板竭尽所能地挽留陈公台,然而,陈公台却已对曹老板心灰意冷,只求死在他手里。为了拯救这位昔日老友,曹操甚至不惜当了一把小人——拿陈公台的父母作要挟。然而,陈宫却在这时展现了超乎寻常的智商和情商:“我听说以孝治天下者不绝人之亲,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就这么一句话甩出来,让曹操自己看着办。
表面上看,陈宫选择了听之任之。实际上,他心知肚明,曹操不会做选择,再缺心眼的统治者也明白“孝治仁施”的重要性。毕竟,这个价值观贯穿了大半个封建王朝,哪怕是曹操这样的政治家也不敢当着所有人的面与这四个字唱反调。这起事件中,收获最大的莫过于曹老板。战神吕布已死,徐州也成了自己的地盘,张辽等名将也归入曹军阵营。相比之下,刘备无疑亏大了。
曹操非但没有将徐州划给他,甚至,一语不发地兼并了小沛。在返回许都的过程中,曹操叫住刘备,说道:“玄德,跟我一块去许都吧。”当时的刘备,已无任何选择。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跟随曹操去许都然后像笼中鸟一样被软禁起来。还好,刘备没有死。相比于被勒死在白门楼上的吕奉先,相比于被砍掉脑袋的陈公台,刘备仍活着。
因为,只要活着,就有资本期待未知的明天。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三国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sw2013#qq.com(#换成@)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