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留下中国印迹(火星探测存在哪些技术难度)

​经过了近300天的漫长旅程,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及其着陆组合体,成功着陆于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当然,这也意味着中国成为了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登陆火星的国家,同时也是亚洲第一个登陆火星的国家。

 

令人动容的是,就在“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之后,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难掩激动之情,忍不住落下了眼泪;而“天问一号”探测器系统总师孙泽洲和探测器系统总指挥赫荣伟,则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这一幕被国家航天局的工作人员记录了下来,因为这一成功背后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火星上留下中国印迹-2

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张高翔摄

据21ic家了解,由于火星探测风险高、难度大,探测任务面临着行星际空间环境、火星稀薄大气、火面地形地貌等挑战;同时还会受到远距离、长时延的影响。因此,着陆阶段存在着环境不确定、着陆程序复杂、地面无法干预等诸多难点。

要知道,中国航天和其他国家航天不一样,美国一直封锁和中国航天的技术交流,之前甚至还将中国排除在国际空间站项目之外。与欧空局、日本、印度不同,我们根本得不到美国分享的数据,更得不到美国的相关技术支持。

然而,此次“天问一号”任务成功突破了第二宇宙速度发射、行星际飞行及测控通信、地外行星软着陆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火星上留下中国印迹-3

资料图

下面,小编汇总了一些关于“天问一号”登陆火星的技术问题,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了解到中国航天来之不易的成功与辉煌。

1、火星探测存在哪些技术难度?

在火星探测技术方面,通常会受限于所携带的电力和通信天线能力,着陆和巡视任务几乎无法直接与地球通信,必须依赖环绕器的信号中继服务。前往火星期间,它们也需要导航、通信、能量等服务。因此,环绕器是所有火星探测任务的基础。

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时,“天问一号”仅在一次任务中就同时实现了“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实现了对火星从天到地的立体观测。其中,自由移动的“祝融号”着陆火星后,能将火星表面各种细节直观地全方位展现出来,这一成果的意义是不可取代的。

2、抵达火星后,为何等待三个月才着陆?

一方面,环绕器的完全成功是探测火星的基本前提。在环绕器稳定后再进行着陆操作,可以为着陆巡视组合体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和容错空间;另一方面,中国还缺乏对火星的全面了解,着陆区的实际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等都需要详细勘察。

因此,在抵达火星后,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研究勘察。否则,贸然着陆的风险可想而知。

3、登陆火星究竟有多难?

在火星上着陆需要探测器的自主着陆能力,但由于地球和火星相距甚远,通信延迟很大,地球上的控制中心不可能实时控制火星上的探测器。因此,登陆火星极其困难。

另外,登陆火星的难度远远超过了登陆月球,一方面要应对不可避免的大气冲击、摩擦和积累的热量;另一方面,着陆巡视组合体还必须增加气动、隔热、避震等防护结构,这使得重量、复杂度和成本等大幅上升,随之风险系数也会大大增加。

据悉,在“天问一号”之前,苏联和美国曾有20个探测器尝试在火星着陆,但其中只有10个探测器成功着陆,成功率仅为50%。由此可见,我国一次就成功登陆火星有多么不容易!

4、“祝融号”如何获取能量?

“祝融号”是依靠太阳能进行工作的,但由于火星距离太阳很远,其太阳能密度仅为地球附近的4成左右,这对太阳能帆板收集能量的要求极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祝融号”使用了4片巨大的由三结砷化镓构成的“蝴蝶型”太阳能电池阵列,以此确保足够能量供应。

5、“祝融号”如何与地球通信?

地球和火星相距甚远,这对于通信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因为信号衰减情况会随着距离增加而迅速提升。一方面,在地球上需要建立巨大的深空通信天线网,以尽可能捕捉来自“天问一号”的微弱信号;另一方面,“天问一号”的环绕器也要携带直径达2.5米的高增益定向天线,尽力提高通信能力,与地球保持稳定联系。

然而,“祝融号”是不可能像环绕器一样携带巨大的天线,并提供足够能量供应的。同时,它还携带了6大核心科学仪器和工程相机等辅助系统,数据量相当大,这对通信资源要求很高。另外,“祝融号”还要时刻跟随火星自转,与地球沟通极为困难。

因此,“祝融号”通过环绕器实现信号中继。在正常运转时,将所有的宝贵数据储存起来。当环绕器飞临“祝融号”上空时,再将信号上传并接收新的指令,全程由环绕器直连地球。

6、“祝融号”着陆后,“天问一号”在干嘛?

在“祝融号”工作期间,“天问一号”的环绕器会一直紧张忙碌地为它服务,转发各种科研数据回归地球,同时向它转发来自地球的指令。

由于环绕器携带了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矿物光谱分析仪、磁强计、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能量粒子分析仪等7项仪器,因此它本身也是一个超级科研平台。

由于环绕器飞行在距离火星最近200余千米、最远12000余千米的大椭圆轨道上,因此它能在多种轨道高度对火星进行整体性、全球性、综合性研究。

总之,“天问一号”探测火星与“祝融号”着陆火星,不仅是中国航天工程任务难度的新突破,更是我国在行星科学领域的史无前例突破。“天问一号”的五大科学目标,将为我国深空探测领域打下重要的基础,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对火星研究的丰富补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sw2013#qq.com(#换成@)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 10月 25日 21:03:32
下一篇 2023年 10月 25日 21:06:1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