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趣味小故事非常多,现在读起来也很有意思。
在《隋书·郑译传》里就有这样一个故事,里面讲到了“稿费”,在古代,稿费又被称为“润笔”,那么,“润笔”之称又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古之士大夫,讲究“清高”,耻言金钱,非说不可时,才将其称之为“阿堵物”,意思是“那个东西”。
到了隋朝之时,郑译是给皇上写诏书的,于是,大家戏谑他说:“你的毛笔干了,没有墨水了。”郑译回答说:“写诏书又没给我费用,拿什么润我的毛笔给它填饱墨水。”自此,稿费也有了“润笔”这一代名词。
下面就给大家展示几个关于“润笔”的小故事。
在汉武帝时期,皇后阿娇被关进了冷宫之后,每天都是以泪洗面。为了再度赢得刘彻的欢心,她想出了一个办法。她让亲近的宫女给司马相如送去了很多的黄金,并且,告诉司马相如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司马相如随即写下了流传后世的《长门赋》,讲述的就是冷宫里的凄惨以及皇后阿娇对丈夫的思念。刘彻看完这篇《长门赋》,非常感动,和皇后阿娇和好如初。
南宋学者洪迈在《容斋随笔》里说过:到了唐代,文人以稿费为收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唐代四杰之首的王勃,因为,文章写得出色,很多人都找他代写文章。因此,稿费也赚的非常多,家里也非常富裕。无独有偶,唐代书法家李邕也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当时很多社会名流都请李先生代笔写文章。
有研究学者曾说,李邕这一生写了八百多篇文章,取得了丰厚的稿费,一生富足。同时,李邕为人仗义疏财,对穷苦秀才总是给予金钱上的帮助。在史料上曾经记载过:历史上所有文人墨客赚取的稿费,都没有人可以比得过李邕,这也足以证明他多富有。
古人作文受酬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为活人写寿序,二是给死者撰碑文。古人出于自己所需,向文人墨客求取诗、词、赋、碑、铭、志、序、记、画等,而酬谢他们润资的形式很多,除了银两外,还可以用粮食、物品、布帛来支付。
唐宪宗时期,李愬想趁着雪夜的掩饰袭击蔡州,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淮西战役。淮西这一仗打赢后,学者韩愈将战役的丰功伟绩记录在《平淮西碑》碑文上,但是,却没有写李愬的功劳,而是记在了另一位大将韩弘身上。
看到碑文的韩弘别提多高兴了,当时就拿出了名贵的布匹送给韩愈。虽然,针对当时战役的主要功臣是谁,也不得而知,而且,史书中也没有明确记载过,但是,并不否认这篇碑文的精彩。根据文献记载,参考当时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的物价水平,转换为当今货币计算的话,韩愈的这篇碑文价值20万元,整篇共计1505个字,每个字价值132元。
所以,这篇文章的价格即便放在现在来看,也是价格昂贵,让人叹为观止。
《容斋续笔》这本书中,记载了与韩愈同一时代的另一位写手大家皇甫湜,他曾给裴度书写过一篇碑文。裴度送了皇甫湜非常多的东西,都是价值不菲之物高。但是,皇甫缇却不满意,他认为自己的碑文价值更高,因为碑文一共三千字,而每一个字都要三匹缣。裴度听后哈哈大笑,又送他九千匹绢,其价格之高等于给了皇甫缇350万元。
这个事情如果发生在今天的社会,一定会成为爆炸性新闻,引得全社会关注。
唐朝后期著名的诗人元稹去世了,白居易给他写了墓志铭。为了这份墓志铭,元稹的儿子花费重金,给白居易奉上了“润笔费”。其中,就包括贵重的物品无数件,有银质的马鞍,玉石的腰带,马车,绫罗绸缎还有奴婢丫鬟等。以现在的物价参考,这篇墓志铭花费了元稹儿子七十多万元。
虽然,白居易也曾在书中说明自己多次谢绝了元家的好意,但元是家坚持奉送这笔价格不菲的稿费,白居易后来将这笔钱捐给了寺庙,投进了香山寺修葺的费用里,也算做了一件善事。
宋太宗为了奖励宫廷里面的文人,特意设置了一笔价格不菲的“润笔费”,从而不难发现宋太宗对文人的重视。宋徽宗也曾经一夜间赏赐了王寓不少的御用之物,因为,王寓一晚上写了四道制文,得到了宋徽宗的赏识和奖励。
到了明代中后期,润笔成为了普遍现象,文化作品成为了可买卖的商品,在官员文集中,充斥了不少的收费文章,这种现象非常正常。以海瑞大人为例,闲赋在家的时候,虽然,家里有四十亩的良田,不愁吃喝,但是,他也为人代写文章,从而收取馈赠。
后来到了清朝,这一现象更为普遍,文人收稿费的情况更多。
当时,钱谦益病重,为了筹集医药费,贩卖了三篇文章,拿到了高额的报酬,这个数字甚至达到了三千两白银之多。郑板桥同样对自己的作品明码标价,而且,不收礼物只要现金。有后世学者考证,他的润笔非常值钱,一副作品可以买一千斤米。
近代的鲁迅,在其《彷徨·幸福的家庭》中也说道:“投稿的地方,先定为《幸福月报》社,因为润笔似乎比较的丰。”
参考资料:
【《隋书˙卷三十八˙郑译传》、《容斋随笔》、《彷徨·幸福的家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sw2013#qq.com(#换成@)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