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人教版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中的课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引发了争论。其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句,让广大网友傻眼了。从60后到90后,甚至还有00后,大多数人都表示以前学的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是自己一直都背错了,还是教材又进行了更改?
有网友查阅了老课本,发现1992年版、2001年版、2016年版人教语文课本中都是“是人也”,这三十年间都从未写作“斯人也”。
作为90后,我学习这篇课文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突然看到这个问题,也不能确定。但仔细回想一下,当初学的应该是“是人”,并且在学之前就听到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说法,所以在学课文的时候还特别注意了这一点,避免考试时写错。
大部分人记忆中的都是“斯人”,或许是因为受到了一些错误引用的影响,记忆出现了偏差,毕竟“是”与“斯”读音相似,意思也相差不大,很容易混淆。也许是因为有其他版本的教材就写作“斯人”,但目前还没看到有人亮出证据。
那么,原文到底是“斯人”还是“是人”呢?这篇课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下》,我想起书架上有一本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其中就有《孟子章句》,翻阅后发现原文中就是“是人”。
这是比较权威的版本了,说明在宋代时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教材完全没有问题。至于有没有古籍写作“斯人”,我还没有查到。
大家之所以如此关心这个问题,也是因为语文教材编写的确存在将错就错的问题。近年来,教材中古诗文字音字形改动的问题,频频引发热议。
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以前读“xiá”,现读“xié;“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以前读“jì”,现改为“qí”了;“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也改为“qí”了。“白云深处有人家”改成了“白云生处有人家”。
大家纷纷质疑:我们以前学的难道是错的?如此迁就文盲、将错就错,真的好吗?对此,教材专家的回答是:“原则上都是按照现代汉语普通话来读。所谓‘古音’是读不出来的。”“我们一般会选择比较新的权威性最高的版本来确定文字。”
这我就纳闷了,咱就算读不出古音,总不能连押韵和平仄也不管了吧?并且,汉字的音和义是相关联的,同一个字,不同的读音就代表着不同的意思。就拿“骑”字来说,读“jì”时是名词,表示一人一马;读“qí”时是动词,表示动作。两者意思是不一样的。
在文字的确定上,也应该慎重,不可随意更改,最好是确定一个版本,不然,过几年改一次,这不是添乱吗?最好的办法是在注释中注明其他版本,这样也有利于学生领会不同文字的妙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sw2013#qq.com(#换成@)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