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于街亭之战,众说纷纭,孔明挥泪斩马谡,成了三国时期广为流传的典故,马谡因违背诸葛亮的叮嘱,擅作主张,最终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被迫退军,无功而返,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小小的街亭如此重要,竟能导致势头正好的蜀军不占而退?下面从战术上分析,街亭为何独受恩宠?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采取声东击西,步步蚕食的战术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军事部署可谓是精彩绝伦,有些后世学者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颇有质疑,但诸葛亮的这次北伐,充分证明了其优秀的军事才能.
诸葛亮第一路大军由赵云统领,从斜谷进军,斜谷是离曹魏的地盘长安最近的正规路线,当然还有一条更近的小道就是子午谷,当初魏延的建议就是走子午谷小路,奇袭长安,但子午谷小路崎岖难行,大军无法前进,只能率领小队伍偷袭,一旦有卫兵驻守,因地势险恶,将退无可退,也无法支援,注定全军覆没,诸葛亮一生谨慎,所以没有采纳.
赵云率领的这支队伍是一只疑兵,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曹魏大军的主力,因斜谷道离长安较近,曹军误判赵云是主力军,曹真率大军前往抵抗。殊不知蜀军的主力军由诸葛亮率领,直挺陇右地区,陇右地区离曹魏的军事政治中心较远,一旦能将曹军援救陇右的大门封锁起来,就能来个关门打狗,步步蚕食,慢慢吞并整个陇右地区,而这个大门就是街亭。
由于曹魏大军被赵云牵制,这为诸葛亮吞并陇右赢来了战争时间,诸葛亮所到之处,陇右三郡纷纷倒戈投降,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被诸葛亮收入囊中,极大鼓舞了蜀军士气,魏明帝曹睿坐不住了,不得不派张郃前去支援,其实当时有两条路可进行援救,一个就是陇山道(街亭),另一条就是渭水道,但是渭水道崎岖难行,所以街亭就成了重中之重的关口,陇右地区的进出大门
诸葛亮这次的战略目的很显然不是为了北伐中原,而是为了占领陇右地区,屯田养兵,休养生息,慢慢发展国力,并不是急于求成,据史料记载,当时魏国的人口是蜀国的4倍之多,无论是兵力还是领土,都大幅度领先蜀国,两国的生产力不在相对趋近的同一水平线上,直捣黄龙无异于以卵击石,即使攻无不克,恐怕当时的守城兵力及物资供应都是个大难题,更何况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吴国。所以能否吞并陇右五郡,阻敌增援,为战争赢得时间,街亭防守成了重中之重,诸葛亮力排众议,放弃了魏延,选择马谡担此重任。
马谡为何成为了诸葛亮的人选,而身经百战的魏延却弃之不用
后人认为马谡是因为常与诸葛亮纸上谈兵,让诸葛亮误以为马谡是优秀的将领,所以重用了马谡,的确,马谡常常与诸葛亮昼夜深谈,本就公务繁忙的诸葛亮能抽出时间与马谡谈兵,可见马谡这个人确实是有才能的,但我想这只是诸葛亮重用马谡的原因之一,博学多识的诸葛丞相又岂能不知实践和理论的差距呢,战场上的残酷与瞬息万变并不是熟读兵书就能掌握的,诸葛亮这个内行人士要是不明白这一点实难取信,当时选用马谡是受到众人劝阻的,其实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说诸葛亮选用马谡的原因恰恰是出于谨慎,诸葛一生为谨慎,他只想拖住敌军的增援时间,不想轻易冒进,让一个理论扎实的战场小白去守城,绝不敢轻敌冒进,中了别人的埋伏,街亭山势险恶,适合伏击,诸葛亮可谓是打伏击战的专家了,两次伏击斩杀了曹魏大将张郃,王双。
如果派魏延这种身经百战的老将去守街亭,经验会使他的作战机动性太强,倘若援军示弱,诈败伏击,风险还是极大的。此时赵云吸引了曹军的主力,魏国能派多少援军未知,如果魏延错误地估判敌军形式,怕他会乘胜追击,毕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老将善于抓住战机,作风胆大,更何况魏延还提出了子午谷奇谋,这种孤军深入的计策体现了魏延胆大的作风,而诸葛亮只想守住大门,他的目标是陇右,容不得半点差错,稳扎稳打地守住大门才是万全之策,让马谡这个有随军经验但是无领兵经验的小白似乎能更谨慎一些,其次,给马谡一次实战的平台,培养马谡,但马谡经验欠缺仅仅防守能胜任吗?显然诸葛亮作了充分的军事部署,马谡只要去执行就可以,保险起见,还派了王平作为副手,所以史书对马谡的死因归为违亮节度,至于诸葛亮是什么样的防御部署就不得而知了,并没有记载,但这些不重要,如果马谡按照诸葛亮的安排执行,起码罪不至死。
马谡为何选择上山驻守?
根据史料《三国志》张郃传记载,马谡街亭失守的原因是:依阻南山,不下据城
由此可见当时的街亭有城池,但马谡选择了放弃城池,驻扎南山,那他为什么这样做?先从敌我态势分析,当时张郃率领的大军有五万之众,马谡兵力不详,但根据史料分析,马谡的兵力不会高于五万,所以第一个原因就是马谡想依托有利山势弥补兵力上的差距。第二个原因就是让出大路,放张郃大军过去,然后他与诸葛丞相首尾夹击,至少还能断了张郃大军的物资供应,从这个角度来说防御方面没有问题,但恰恰山上无水,导致张郃围而不攻,断了水道,以至大败。
马谡失败的客观原因是山上无水,主观原因是他不想单纯的防御,而是想着消灭曹魏援军,彰显功绩。
据记载,马谡与诸葛亮情同父子,或者说亦师亦友,这次诸葛亮是力排众议独断专行的让马谡担此重任,马谡此时的心里肯定是想见功绩的,一来不能让诸葛亮失望,二来向众人展示自己的才能,单纯的防御并无功绩可显,敌众我寡,筑城修建防御工事,虽然能拖缓援军,但还是有极大可能被曹军攻克,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城池攻破之日,又如何谈军功呢?他没领会诸葛亮的真正意图就是让他拖缓援军的救援速度,以便自己可以收复陇右地区。从马谡舍城上山的战术上就可以看出他的野心。
1.居高临下,能弥补双方兵力的不对等,张郃登山作战属于仰攻,马谡属于俯战,事半功倍,再加上滚木山石的防御工事,可以做到以守为攻,胜算较大,甚至有机会乘胜追击,大破敌军,如此功绩显著
2.让出大路,让魏军通过,马谡可以断了魏军后路,与丞相首尾夹击,或者截断魏军的粮道,使魏军不战自乱,如此也有功绩
3.即使魏军既不攻击也不通过,而是选择伺机而动,这样也可以拖慢援军速度,而马谡缺不伤一兵一卒。
综上可以看出,马谡的打法始终孕育着着攻击的萌芽,并不是单纯的守御,他所采用的的战术包含着回手反击的架势,想必诸葛亮认为马谡会乖巧的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没想到马谡的表现欲这么强,而张郃这位让刘备诸葛亮都有所忌惮的将军,一眼就看出了事情的要害,断了水道,蜀兵不战自乱。
有人认为马谡是知道山中无水的,他依然选择驻扎山上就是想拖慢自己的兵败速度,这种说法本身就有矛盾,人一旦无水,又能拖得了几天呢?马谡作为蜀人不了解魏境的地理情况也很正常吧。
以上就是我对街亭之战的一些个人看法,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sw2013#qq.com(#换成@)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