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我准备分享一些在学习碳交易课程里我认为对个人比较重要的一些内容。
碳交易是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的手段。简单来说,它是指由政府,根据国家减排的总目标,制定一个总的排放总量。再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给各个碳排放的主体,同时允许碳排放主体进行自由交易各自的配额。在配额总量的限制下,如果你自己用不完配额,可以拿出去卖。同理,你如果排放额度不够了,那就需要去市场上买。配额交易的价格由买卖双方自由协商。这就是碳交易。
比起国家主导,市场主导效率更高。通过自由市场,让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大化,交易成本最小化。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个,社会总成本小,抓两头比抓全程要简单。
第二个,避免政策一刀切,不同企业改良难度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标准会显得不公平。只要有企业觉得不公平就会有抵制,这也增加了总的成本。
最重要的一点是,碳交易可以降低社会的减排总成本。
比如现在有两家公司造纸厂A和炼钢厂B。两家每年都排放50吨二氧化碳,现在政府给每家制定的额度是40吨。也就是说,今年两家都要减排10吨。总减排20吨。
造纸厂A的减排成本是100块钱一吨,减排10吨,要花1000块钱。而炼钢厂减排一吨是200块钱,减排一吨要花2000块钱。两家企业总共减排20吨,总成本就是3000块钱。
现在我们让造纸厂减排20吨,总成本是2000块。炼钢厂不减排,花1500从造纸厂那里买10吨。这样造纸厂减排20吨,总成本就只有500元了,两者减排20吨的总成本就降低到了2000块钱。
有了这样的交易机制,那些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的企业更愿意去减排。比如在新能源电动车公司在早期都靠碳排放交易获得收入,从而有钱去研发降低新能源电动车成本的计划。
让市场给予创业减排的企业资金支持。这种支持不仅精准而且高效。
以小见大,总的我国经济制度总的以市场经济为主导,政策指导为辅。了解了这一点,在看待很多新兴行业时,就大致能明白,如果是想赚政策补贴的钱,那只能赚一时,更重要的是在政策补贴的时候想办法拥有市场竞争力,这样在补贴消失后,依然能够很好地活下去,抓住机会说不准还能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sw2013#qq.com(#换成@)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