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行圈子里,保代是一个神秘的群体存在。最辉煌的时候,轻轻松松就能实现年薪百万,是地地道道的金领,风光无限。
现在最新的注册政策直接取消了保荐类项目的协办要求,改成了“最近5年内具备36个月以上保荐相关业务经历、最近12个月持续从事保荐相关业务”。
在这种情况下,预计国内保荐代表人的数量将很快达到上万人。这与国内每年大几百家保荐类项目(每个项目两位保代签字)严重不匹配,保荐代表人将严重过剩。狼多肉少的时代降临!
后续保代比拼的将不再是资格本身,而需要比拼尽职调查能力、统筹资源能力、规范运作能力、挖掘价值能力、股票承销能力等。只有具备这些能力的保代才能生存下来。
一、 什么是保代?
保荐代表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保代”,根据证监会《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IPO、再融资(新股发行、可转债)、公开发行存托凭证,这些项目申报证监会、交易所都需要人保荐。
这里的人分为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就是保荐代表人在申报文件上签字,法人就是保荐机构在申报文件上签章,保荐机构就是我们所说的券商。
如果公司要顺利上市,保荐人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不仅要为公司的上市申请承担推荐职责,还要为公司上市的信息披露行为向投资者承担担保职责。
除此以外,为了配合好推荐和担保工作,保荐人的职责还包括辅导、监督以及调查、报告、咨询和保密等。保荐代表人承担的责任大,报酬也很丰厚,所以保荐人被称为金领中金领。
简单来说,保荐人就是公司上市的推荐人和担保人。在我们国家,保荐人是由辅助公司上市的证券公司指定其中有资格的工作人员来担任的。
二、保代,曾经的金领中“金领”
保代在18年前登上中国资本市场的舞台,凭借高额的资格补贴、签字费和转会费,保代逐渐成为了金融行业的“金领”。
随着准入门槛的放开,保代群体将不再奇货可居。这一角色的变迁,也是国内资本市场变革的一个缩影。
2004年,中国的保代制度开始实施,那么保代就需要进行选拔,那么最公平的方式自然是考试。据说,当时的保代考试很多人并不愿意去参加。每个证券公司为了凑足人数,都是让领导带头去考,并且有的还给了三个月的假期充分准备考试。
在证券业协会组织的首次保代考试中,1549人参加考试,仅614人通过考试,通过率为39.63%。
尽管此后保代考试的门槛和难度大大降低,但通过考试只是获得了入场券。
2006年证监会审议通过了《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正式确立了IPO审核的发审委审核制度,这对于保代来说也是一次划时代的变革。
到了2006年和2007年,IPO审核节奏加快,关键是连续几年IPO稳定的输出,让保荐代表人的签字资格成为了重要的资源。
那时候,两个保代签一个项目算一条“通道”。保荐机构去承揽项目,第一个要跟发行人承诺的就是我们保证有通道。如果项目实在是很好,还没有通道了,也就有了“借通道”的说法。
那时候,一个保代一个月的津贴都在10万左右,一个项目的签字费也有100万左右,这样算下来,就算是没有什么承揽奖承做奖,光靠保代津贴然后再签一个项目,那么收入也就超过200万元了。
年景好的时候,年终奖平均也有个100万左右,那时候一个保代一年的收入在北京三环附近买套小房子不是问题。
有的保代还是团队负责人,有的有承揽能力,有的保代很勤快自己做项目,有的公司承揽和承做奖金比例很高,那么保代运气好的话一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那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很多券商,考过保代之前可以叫小A,考过之后,就得叫A总。从基础薪酬和职级,都直接提升好几个档次。所以,在那个年代,保代凭着高额的资格补贴和签字费、转会费成为了金融行业的金领。
三、 保代市场供需变化
之前,只要相关人员具有相关专业知识(比如会计师或律师)、从业年限够且没有处罚,证券公司内部就可以认定其为保荐代表人。
因为当时不止要工作经验,考完考试叫“准保”。通过考试后需签一个项目协办才能正式注册为保代,所以拥有资格的人少之又少,市场供给远小于需求。
2012年,证监会的一个规定,应该说彻底改变了保代的格局。那就是规定了“2+2”双签的规定,一个保代同时可以签两个主板和两个创业板的股权审核项目。
随着保代越来越多,慢慢地就不是保代选择项目了,而是一个项目会选择好几个保代都可以签字的局面。
从2012年开始,保代津贴从10万逐渐降到8万,然后降到五万,甚至三万。签字费也从100万,降到了50万甚至30万。
关键是,以前签字费都是项目申报先发一半的,而后来基本上都是项目成功发行了公司拿到钱才发签字费。不知不觉间,公司对保代的控制力更强,保代的收入也瞬间在下降了。
最早的时候,保代考试只能是投行从业人员才可以参加,且必须有两年的从业经验,考试也是一年只举办一次。
慢慢地,保代考试也在改革,个人甚至在校学生都可以参加保代考试,考试的次数也从一年的两次变为很多次,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选择考试。
通过保代考试的投行人员,在申请注册保代时,还需具备3年以上保荐相关业务经历、最近3年内在境内IPO或上市公司再融资(发行新股、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中担任过项目协办人等条件。“项目协办人”是申请保代资格的必要条件之一。
为配合新证券法实施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等,进一步规范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活动,近期证监会对《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保荐办法》)进行了修订。
其中,个人申请保代资格时担任过项目协办人及通过保代考试两项重要条件均被取消,替代为“非准入型的水平评价测试”。
2017年版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个人申请保荐代表人的条件主要包括,具备3年以上保荐相关业务经历;最近3年内在当时办法第二条规定的境内证券发行项目中担任过项目协办人;参加中国证监会认可的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考试且成绩合格有效。
而《保荐办法》明确提出,保荐代表人应当熟练掌握保荐业务相关的法律、会计、财务管理、税务、审计等专业知识,最近5年内具备36个月以上保荐相关业务经历、最近12个月持续从事保荐相关业务,最近3年未受到证券交易所等自律组织的重大纪律处分或者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重大行政监管措施。
同时,中国证券业协会制定保荐代表人自律管理规范,组织非准入型的水平评价测试,保障和提高保荐代表人的专业能力水平。
在业内看来,转正人数大幅增加,使得原本是“绝对金领”的保代群体,高薪成色也发生了变化。
随着保代市场的供求形势发生变化,降薪、取消津贴成为多数投行的选择。
四、近两年保代人数翻倍
自2004年2月1日我国实施证券保荐制度,截止2021年12月31日,全国证券公司有效保荐代表人共7736人,分布在104家证券公司。
7736名有效保荐代表人中,3366人(占比43.51%)保荐完成11051个IPO与再融资项目,4370人(占比56.49%)保荐项目数量为0.
3366个完成保荐的保荐代表人中,参与IPO的有效保荐代表人共2405人,分属100家证券公司;参与再融资有效保荐代表人共2646人,分属102家证券公司。
据中证协数据,两年前保代人数还只有3806人,近两年该群体迅速扩大。一些头部券商的保代人数也在翻倍。
中金公司甚至增了3倍。保代的增长缘于政策的放宽。监管在2020年6月取消了保代注册要是“项目协办人”的要求。此外,即便考试未通过,仍然有其他两种方式成为保代。
该群体数量近两年增长迅速。2020年底时,保代人数为6393人,2019年底为3806人。两年时间,券商保代数量接近翻倍。2021年上半年,券商人员流入比例最大的业务线就是投行业务,保荐代表人数同比增幅达到了71.13%
从各家券商这两年保代增长人数来看,中金公司实现大扩张,保代增长了312人,增长人数位居行业第一。
中信证券增加了294人,中信建投增加了256人,海通增加了174人。基本上还是头部券商增长较多。
中型券商方面,国金证券、兴业、安信、国元、东吴等增长相对较多。也有少数几家券商保代人数在这两年反而减少。保代数量的变化也从侧面反映出公司投行业务的发展情况。
保代人数多了之后,使得保代这个群体的稀缺性降低了,以前有的保代签签字就能拿不少钱,现在不行了。有的券商保代的签字费以按月的形式发放,每个月2万元,持续时间大概是一年。
其中自我国实施证券保荐制度至2021年,18年时间我国保荐代表人累计数量为3972人,占比56.32%;
据了解,截至目前,已有23家券商的保代人数超过100人。其中,中信建投的保代人数最多,为475人;中信证券紧随其后,共有469名保代;此外,中金公司、海通证券、华泰联合证券3家券商的保代人数均超过300人。
一些中型券商保代人员数量猛增的情况则更加明显,国海证券、财信证券、江海证券、中原证券、华安证券等券商保代人员增幅都接近翻倍。
五、保代政策放宽,人数倍增
保代改革有七八年了,改革后考试都很容易,最近人数暴涨,是放开了注册保代‘项目协办人’的要求,注册条件放开了。
早在2020年6月,证监会发布《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对比2017年版本的保荐办法,本次新规取消了要成为保代的两个限制条件:“最近3年内在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境内证券发行项目中担任过项目协办人”、“参加中国证监会认可的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考试且成绩合格有效”。
也就是说,此前注册保荐代表人要通过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考试和担任过保荐项目的项目协办人,但保荐新规将这两项门槛予以取消。
2020年12月4日,中证协会发布实施《证券公司保荐业务规则》。该规则调整保荐代表人管理模式,强化保荐机构对保荐代表人的管理责任,将保荐代表人准入资格考试改为非准入型的水平评价测试,将事前执业资格管理改为事后执业登记管理。
中证协表示,保荐代表人专业能力水平评价测试是验证拟任保荐代表人是否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具备所需专业能力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也不是成为保荐代表人的必备前置条件。根据相关规则,以下两类人员今后也可按照相关规定成为保荐代表人。
一是具备一定保荐相关业务经历和监管经历而豁免测试的人员;
二是测试结果未达到基本要求,但所在保荐机构认为其具备专业能力且能够验证专业能力水平的人员。
总结而言就是,要成为保代,以前只有一种方式:是项目协办人且通过考试。现在有三种方式:通过考试;有一定保荐业务经历或监管经历;具备相关专业能力。
根据中证协的公示信息,因“考试结果未达基本要求,但是具备相关专业能力”而成为保代的人数还比较少,目前只有14人,在7000多保代中占比极少。
这些人均具有多年的投行工作经历,且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以及注册会计书证等。涉及的券商包括国元证券、民生证券、兴业证券等。
根据中证协的公示,目前还没有因满足“具备一定保荐相关业务经历和监管经历而豁免测试”而成为代表的案例。
综合来看,目前三种成为保代的方式,通过考试是最主要的途径。
真正保代,其实还是值钱的,虽然没有过去那么值钱。毕竟一家大中型券商,一年股权项目可能也就十来个,也就是自己只能“生产”十几个保代。有的团队突然项目增多和爆发,那就需要对外去挖保代。
不过,但凡是比较好的券商团队里,都有一堆嗷嗷待哺的“准保”。因为无非就是考个试,能进投行的人很多都是名校且能吃苦的类型,多考几次,也就过了。
六、 保代机构人数排名
截止至2021年12月31日,境内业务有效保荐代表人数量分布不匀,行业集中度较高,前十名证券公司的保荐代表人数量为3448人,占有效保荐代表人总数的44.57%;
其中,按照不同业务类型分类,排名也会有较大的差异,下面我们以IPO与再融资2个维度对保荐代表人数量进行排名。
继中国证券业协会于2020年年底修订保代评定方式后,随着保代资格的取得由原先的“考试定资格”变为“能力定资格”,未来,保代的工作将转向价值发现和创造。
保荐代表人在熟悉经济、金融市场相关政策、法规、产品及工作规程的过程中,将被要求更加快速输出自己的能力。
除此之外,熟悉证券发行与承销有关知识及投行业务的新动向,擅长财务分析、企业估值和融资方案设计,具有较强的项目运作能力;优秀的投行团队管理经验和较强市场开发能力也是未来新一代保代群体的“硬实力”所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sw2013#qq.com(#换成@)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